如果你的小孩有自閉症,一定會有一種無助感,因為我也經歷過……
Hi!大家好!我是兔媽,有一位13歲自閉症譜系兒子,今年升港島區主流Band 1中二。
透過閱讀書籍和前人媽咪的分享,以及自己親身實踐家居訓練多年的經驗,總結出一些心得和方法。下面是兔媽想分享的→主旨:
之所以想分享,是由於自己多年前也經歷了徬徨失措、困頓無助、無從下手的日子。幸好有治療師的鼓勵和改善方案,讓孩子可以順利地轉到主流幼稚園、小學、以為中學。
有這樣的成果,除了配合治療師的方案之外,「密集式」家居訓練是非常重要的!
兔媽發現有不少家長都不知道,在孩子6歲以前進行「密集式」家居訓練,可以大大改善自閉症徵狀,我兒子正正是一個實例。
在這裏不解說自閉症的緣由,由臨床心理學家解説會更清晰些。作為有經驗的家長,兔媽想強調配合治療師做「密集式」家居訓練的重要性。「密集式」訓練非常、非常、非常之重要!!!
當初兔媽可以説是「苛刻自己」去完成密集式訓練,兔媽為了陪兒子家居密集式訓練,不眠不休地學習和自製作輔助工具,甚至一度患上憂鬱症⋯⋯熬過了一段艱辛日子,所以兔媽很理解家長們內心的痛苦。
正正因為有這段經歷,兔媽多年來一直有個心願,想將訓練成果分享給一眾迷茫 的家長。感恩遇到斜槓族女神AIyssa Chan的協助,讓兔媽可以實現這個心願!
今後兔媽會分享這麼多年來,如何執行密集式家居訓練的自創的秘笈方法以及經驗,讓你可以實際運用,快速進入到「密集式」訓練的路上。
自閉症是什麼?→家長培訓很重要!
根據香港自閉症聯盟定義:自閉症是因為兒童腦部功能異常而引致的一種發展障礙。徵狀通常在3歲之前出現,自閉症兒童常伴隨著活躍、退縮、情緒、智力等問題。
自閉症兒童日常生活有3大障礙
- 人際關係障礙
- 語言表達障礙
- 行為障礙
目前仍未能確定自閉症的成因,部分顯示是生理因素形成如「腦經機能」發展、生化機能發展、遺傳和腦部受損所致。
首先找臨床心理學家評估,在香港等候評估期間,家長可通過書籍、專家資訊等,了解一下自閉症特徵、將會出現的問題、自閉症兒童腦發展走向,以及未來要面對的種種壓力及處理等等。同時讓自己有一個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。💪💪💪
自閉症基本特徵
- 社交發展障礙
- 溝通障礙
- 重複性及局限性的行為模式
- 特殊的感知模式
自閉症發展障礙
- 例如有30%智力正常,有些則發展遲緩
- 行為及情緒問題
- 强項和興趣
- 飲食、睡眠等生活習慣異常
- 缺乏體會他人想法和感受的能力
懷疑孩子患上自閉症怎麼辦?
當家長對兒童發展有懷疑時,不可因遲疑而誤了干預的最佳時機,應立即求診。首先找臨床心理學家評估,在香港等候評估期間,家長可通過書籍、專家資訊等,了解一下自閉症特徵、將會出現的問題、自閉症兒童腦發展走向,以及未來要面對的種種壓力及處理等等。同時讓自己有一個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。💪💪💪
借鑒兔媽當年做法
在兒子1歲半大的時候,發現他的生理發展遲緩,以及極度喜歡推巴士模型(重複性行為),免媽就立即帶兒子等候政府兒童醫院評估,同時在家中搜索自閉症所有資訊,然後到自閉症家長資源中心借閱相關書籍,不放過任何詳情,看書看到半夜2點。此外兔媽還尋求坊間支援(就是政府以外的付費機構)。
兔媽建議家長有必要先「弄懂理論」、細閱資訊與書籍內容,以及「可執行」的方法!
家長要了解
- 目前暫時沒有可治癒自閉症的藥物
- 部分情況下或需要吃藥舒緩情緒
- 可透過密集式訓練去追正常兒童的發展水平,包括生理和心理上
如何快速地進入密集式家居訓練?
兔媽當年在兒子1歲半大時,懷疑他出了狀況,並立即求診。在他1歲9個月大,由兒童醫院評估中心確診爲自閉症譜系兒童。
兔媽建議家長家長若對自家孩子發展有懷疑時,要馬上求診,一刻也不能等。盡快得到結果,然後平靜地接納,諮詢醫生、借閱參考書等,着手準備密集式訓練,包括家長的心態準備,不要悲,保持積極。
兔媽當年做得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花了很多時間來問為什麼?為什麼姐姐是正常的,弟弟卻是這樣的?也浪費了很多時間來悲傷,甚至後期還得了憂鬱症,所以收拾心情很重要!
兔媽當年在兒子1歲半大時,懷疑他出了狀況,並立即求診。在他1歲9個月大,由兒童醫院評估中心確診爲自閉症譜系兒童。
💥第一個重要概念:為什麼要密集式訓練?
首先一定要知道,家長是可以通過密集式訓練,幫助自閉症兒童去追回正常兒童各方面發展!也就是説孩子是有機會,被訓練到接近正常兒童發展水平的能力,千萬不要放棄!
以下這個圖表可幫助您快速有效了解這個概念。
圖表實線部分代表→正常兒童發展水平
圖表虛線部分代表→自閉症兒童發展水平位置稍微低下(視乎個別兒童情況)
「箭嘴」部分顯示的差距表示我們「可以」經過密集式訓練,去追回正常兒童的發展水平!程度要看家長有多努力,唯有毅力及耐心地堅持才能達到水平!💪💪💪
💥當明白以上圖表後,馬上進入狀態開始訓練。兔媽以1歲半至1歲9個月被界定自閉症譜系兒童為基准,也是兔媽的真實訓練方法。
以下這個圖表可幫助您快速有效了解這個概念。
圖表實線部分代表→正常兒童發展水平
圖表虛線部分代表→自閉症兒童發展水平位置稍微低下(視乎個別兒童情況)
「箭嘴」部分顯示的差距表示我們「可以」經過密集式訓練,去追回正常兒童的發展水平!程度要看家長有多努力,唯有毅力及耐心地堅持才能達到水平!💪💪💪
💥當明白以上圖表後,馬上進入狀態開始訓練。兔媽以1歲半至1歲9個月被界定自閉症譜系兒童為基准,也是兔媽的真實訓練方法。
兔媽的實際訓練經驗分享
🌳兔媽孩子情況「背景」
1歲半,鸚鵡學舌,不會用手指指食物或索取,沒意識「要」,以及超級迷戀巴士模型……🌳兔媽「面對問題」
盡快介入或糾正,聽取治療師解說使用食指的重要性。……🌳兔媽「想要改善」
配合治療師要求操練食指。例如訓練孩子用食指指破飄散在空氣中的肥皂泡泡。由於兔媽發現自家孩子的問題比較早,所以約在2歲時已經入協康會早期教育,後期還自費上了中心的音樂班及攀石班,及早追回正常發展。
🌳兔媽「找到方法」
操練食指的必要性,及「可行」的方法。🌳兔媽實際訓練兒子使用食指的「具體操作」
1. 初期磨合
當孩子不斷走來走去,不肯使用食指去點破肥皂泡時,家長要有耐心等候。當時我兒子也是不肯合作,收起他超迷戀的巴士時還發脾氣尖叫😡😤😖,兔媽要抓住他的手指向肥皂泡,嘗試上百次都沒有效果,這時可先休息一會兒,讓他理解需要做功課。
2. 食物獎勵
我兒子比較喜歡吃薯條、芒果乾,兔媽就在做吹泡功課前,先將薯條或芒果乾剪粒,若兒童肯指破一個泡,則奬賞一粒。你也可以轉成自家孩子喜歡的食物。
食物奬勵的缺點
每吹一次,就要喂食一粒,如此效率不高,2人合作操作會較好,一人吹泡,一人奬賞喂食。此外經常吃零食也不是很健康。於是兔媽想出另一個方法。
3. 視覺引導
將可食用的紅色染料混在肥皂泡中,想增加視覺效果,促使兒童指向水泡。
染色肥皂泡的缺點
令肥皂泡變重,以致於飄浮在空中時間太短,孩子剛有小小興趣去點時,在空中飄浮的肥皂泡就已經自動破掉了。2人合作操作會較好,例如爸爸吹肥皂泡,媽咪指導孩子用食指點破肥皂泡。而且也有機會弄濕孩子衣服,黏上染料難以清洗。所以家長在考慮自創方法時要思考下,會否改變物質的特性。不過,現在坊間應該有現成有顏色的肥皂泡槍或動物棒之類的吹泡具,操作較容易。
4. 聽覺引導
以上方法兔媽操練了很久以後,有次偶然發現兒子對節拍感興趣,於是便自創節拍。家長亦可使用家中樂器,或鍋、勺、碟具,以及可發出聲音的器皿等……多善用不同的工具,以免孩子聽慣後,失去興趣及反應。
兔媽自創節拍的例子
- 「啪啪手」→訓練童使用食指指向水泡講「嘟」
- 「蹬蹬脚」→訓練童使用食指指向水泡講「嘟」
- 「敲鍋蓋」→訓練童使用食指指向水泡講「嘟」
「gogo嘟」、「唧唧嘟」←家長要嘗試改變聲音吸引孩子做功課。兔媽孩子用節拍法很快掌握功課,懂得使用食指,點破水泡。兔媽還查閱了一些文獻,原來有些自閉症譜系兒童對音樂感興趣,甚至某些孩子長大成年後在音樂表現方面優異!兔媽一直使用節拍法,加上密集式不停操練,也可以自創變化,減少枯燥性。家長也可以用自家的音樂、音響,甚至鍋具亦可,例如勺子、鏟子……發出不同聲音。敲時故意停頓,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帶他過來做下一個指破肥皂泡的動作。
一般而言,家長最好有訓練目標及時間性,當然也要看孩子是否有情緒及其他問題。兔媽孩子還好沒什麼情緒,乖巧,但超迷戀巴士。家長可以將此節拍法視為「聲控」,用音樂激發他,或誘導他從呆滯茫然的空間中出來,從而開始訓練,這至關重要!家長的角色是及早介入和糾正,不能讓孩子繼續反應呆滯,要開始「訓練生涯」!當然也要看個別孩子能力衡量,初期訓練時可能極為困難,甚至整個過程充滿沮喪,但只要有毅力地堅持進行,日子有功,跨過這一步,就成功了!接下來的訓練就會比較容易。
5. 輔助工具
家長可以購買「迷你」扭蛋機操練食指按。為什麼要買迷你版呢?因為迷你扭蛋機的按鍵只能容納一個食指位置,對於操練食指非常有效,特別是力度練習!在選擇訓練方法時,家長需要初步估計,孩子是不是手指發展未能達成該年份或月份應有水平,以致於不夠力指破水泡;又或者是腦神經元問題,導致無欲望做功課。在這些情況下,操練扭蛋機按鍵是一個可取的方法!
🌳兔媽訓練「成功」的成果!
一段時間後評估達到治療師要求的水平!👍總結
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。當懷疑開始時,應該怎麼做?如何在家執行密集式訓練?
當家長發現自家孩子這個月的發展比上個月各方面發展退步了,或停滯不前,或者出現重複性行為,例如:日夜不停推巴士,而且雙眼只會看着巴士車輪……家長不可遲疑,要立即求診,最好諮詢3個以上醫生意見。兔媽也是這樣發現兒子的問題。
👉當經臨床心理專家評估確診為自閉症譜系兒童時,首先家長需平靜地接納。唯有接受事實,我們才會留有「能量」去做密集式訓練。
👉接下來要學習配合治療師方案,開始執行密集式訓練,分別有:臨床心理學家、言語/職業/物理治療師為孩童制定的方案。
👉然後盡快操練使用食指,這對今後的認知、配對、腦部發展,大小肌肉協調起到很大作用!
兔媽嘗試過的操練食指方法
1. 初階——食物獎勵
每次孩子指破一個肥皂水泡,便奬賞一粒薯條粒、芒果乾粒(或其他孩子喜歡的食物)。缺點:不太健康,但能誘導孩子肯做功課。
2. 中階——視覺引導
將可食用染料混在肥皂泡中,吸引孩子注意力,令他配合訓練,學習使用食指。缺點:染色肥皂泡變重了,縮短在空中飄浮的時間,孩子未指破肥皂泡就自己破了。而且會粘濕孩子的衣褲,難以清洗。可考慮使用坊間現成有顔色的水槍或動物棒之類各式的噴泡具。
3. 高階——聽覺引導
透過音樂或自創節拍,如「啪啪」→嘟(水泡)、「唧唧」→嘟、「gogo」→嘟等,吸引孩子訓練。可善用節拍機或鍋、鏟、勺等食具……敲打時故意停頓一下,先吸引孩子過來,再敲並指導他用食指點破水泡。這個方法較為健康,有機會因為孩子喜歡而有動力完成功課。當然"它"也有缺點:就是未必適合所有小朋友,需要自創變化來不斷吸引孩子,以免他聽慣了沒反應。
4. 輔助
購買迷你版扭蛋機:把薯條、芒果乾等孩子喜歡的食物剪成粒狀,每用食指按鍵一次,即奬賞一粒。此方法吸引孩子按鍵欲望,以活躍或完善神經元。
(以上方法均需要伴隨奬賞:食物、玩具車……)
作為過來人,兔媽會在今後的時間裏,分享獨有的家居訓練方案,都是實用、簡單、行之有效的方法,讓家長們可以從中獲得「有價值部分」快速運用於訓練!讓孩童有望走出自閉症,融入主流教育。兔媽也是透過密集式訓練,幫助13歲自閉症譜系兒子,成功升讀港島區主流Band 1中學。
(以上方法均需要伴隨奬賞:食物、玩具車……)
作為過來人,兔媽會在今後的時間裏,分享獨有的家居訓練方案,都是實用、簡單、行之有效的方法,讓家長們可以從中獲得「有價值部分」快速運用於訓練!讓孩童有望走出自閉症,融入主流教育。兔媽也是透過密集式訓練,幫助13歲自閉症譜系兒子,成功升讀港島區主流Band 1中學。
🔔 本頻道專為1歲半至6歲,被懷疑或確診為自閉症譜系兒童的家庭而設。您的訂閱支持,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家長盡快看到有用資訊,及早訓練,讓孩童通過密集式訓練,有機會接近正常兒童發展水平,以及幫助他們成長!打開小鈴鐺就不會錯過重要資訊 🔔
🐰 1歲半至6歲是孩童訓練的黃金期,及早介入糾正行為,對日後的各方面發展非常重要!故此「密集式」家居訓練是核心發展方向!起到不磨滅的作用!💪💪💪
🐰 兔媽不是專業人士,僅分享家居訓練的個人經驗,以1歲半兒子被界定自閉症譜系兒童為基準,也是兔媽訓練孩子的真實個案,情況未必適合所有譜系兒童,請注意!
🐰 除了家居訓練主題之外,兔媽也會不定時分享一些與自閉症孩童相關的生活資訊,例如:
🔹 兔媽如何在三個月內戰勝憂鬱症,重回訓練正軌;
🔹 如何不腰痛快速拖地法,節省時間訓練孩子;
🔹 如何在訓練期間壓力大KO疱疹,增加免疫能力;
🔹 艾療、精油療法等坊間療法;
🔹 如何選擇高品質的維他命;
🔹 提供放鬆療法,讓疲倦的家長放下訓練的煩憂,放鬆身心,擁有正能量!……
🐰 若有問題可以電郵至tumanotes@gmail.com,兔媽會盡量解答。由於兔媽有正職以及要照顧2個孩子,回覆約2-3天,請耐心等候。
🐰 兔媽私房筆記 🐰
分享真實的自閉症兒童家居訓練經驗,成功走出自閉症,入讀主流Band 1中學網站:https://www.tumanotes.com/
Podcast:https://tuma.firstory.io/
YouTube:https://youtube.com/@tumanotes
電郵:tumanotes@gmail.com(回覆約2-3天)
📍 分享理念及宗旨 📍
🔹 代入新手媽咪的認知🔹 把複雜的理論簡單化
🔹 透過解決問題來學習
🔹 無私分享實踐的經驗
📍 免責聲明 📍
本頻道或網站所有資訊,純屬個人訓練成果及經驗分享,不應被視為醫生、教材、或專業人仕的建議。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的問題(尤其醫學領域)建議您諮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仕,觀看者使用這些資料的風險自負,本頻道對任何傷害不承擔任何責任。同時本頻道、網站或電郵中任何內容,都不能保證或承諾您有任何這方面的成功獲益,一切內容均屬分享。我們會盡力提供最實用的純家居訓練經驗與策略,幫助您更快地實踐!📍 鳴謝 📍
💖 感謝斜槓族女神Alyssa Chan的指導及協助,令節目得以推出奉獻給大家 💖Music credit:
Tuesday Muse by Javolenus (c) copyright 2021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(3.0) license. http://dig.ccmixter.org/files/Javolenus/63493
0 Comments